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侵华战争的最高统帅与罪魁
——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刘庭华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新华出版社出版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史学家赫伯特·比克斯所著《真相—— 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件事。作者从1991年起,用了10年的时间撰写此书,在美国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并摘取了2001年普利策新闻奖中传记奖的桂冠。评选委员会认为这本书“改写了对裕仁的传统评价,揭示了历史的真面目,对日本有历史的警示作用”。
关于日本裕仁天皇与侵略战争的关系问题,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企图利用天皇减少伤亡,和日本图谋在战后保留天皇制“国体”,故欺骗世人说天皇只是军人手中的傀儡。因此,战后在美国出版的所谓天皇审讯的供词《昭和天皇谕旨》一书,极力推卸责任,把所有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从而掩饰了日本天皇在战争时期的真正形象。《真相》一书,以事实为根据,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运用裕仁天皇身边的许多工作人员的日记和回忆录,主要是参与整个侵华战争期间的最高决策层人物,如首相、陆、海军大臣等人的回忆、证词等,揭穿了日本天皇的真面目。
比如,日本近卫内阁决定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天皇从一开始就默许,并在事后明确追认了他们的行动”。又如,为了有效地协调日军各军种,尽快地灭亡中国,日本天皇于1937年11月27日下令成立“大本营”,这实际上是“天皇的司令部”,它是一个纯军事机构,天皇可以通过它行使大元帅的宪法职权,使陆海军能够更加统一行动。
再如,1937年7-8月,日军第19师团在中苏边境张鼓峰的挑衅,遭到损失惨重底失败,当时天皇身边的重臣原田熊雄在日记中记录了裕仁对陆军大臣的批评:“今后,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调动一兵卒”。过后,天皇批准了预定在中国进攻武汉的计划。还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引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速记》第6卷、《大元帅陛下语录》等权威著作作佐证,指出,不但是裕仁天皇向松井石根大将下达了“中支那方面军司令要与海军协同行动,夺下敌国首都南京”的正式命令,而且在日军攻陷南京后的第二天,即1937年12月14日,裕仁还向日军统帅部传下“御旨”,表示“他对攻陷并占领南京的报告的满意”,在1938年2月松井暂时离任返东京时,裕仁赐其诏书一份,“表彰了他伟大的军事成就”,等等,不一而足。
比克斯教授在书中完全用史实、史料说话,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还是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抑或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虐杀俘虏、屠杀平民、开发使用化学武器等,裕仁不仅未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反而嘉奖了犯罪者。”这是公允、客观的评价。
此外,比克斯在书中用大量历史资料说明,裕仁天皇之所以在战后逃脱了“战犯”的审判,主要责任在美国。美国出于占领需要,欺骗本国及世界舆论,极力掩盖了裕仁的战争责任,并保留了天皇及天皇制。我在1997年第3期《军事历史》杂志发表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一文中提出,“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右倾保守政治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包庇大批战犯,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埋下了祸根”。
《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引用资料的广泛,选择史料的准确,很值得中国同行特别是青年史学者学习,全书50万字,其中2万字是对引用资料的注释和说明。可以说,这本书是言言有据,事事有源,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十分难能可贵,也是它的重要历史价值之所在。
(作者系军科院军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博导)
历 史 的 启 示
——读《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

岳思平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为何几十年来迟迟解决不了其战争责任问题,反而在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极力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新华出版社最近推出的《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一书揭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战后保留下来的天皇和天皇制。
战后日美两国出于各自的需要,刻意把裕仁塑造成热心于研究海洋生物,不问政治的和平君主形象。日本外务省和教科书都把裕仁说成是“从心底祈求和平,力图避免那场全面战争的君王”。
然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历史学家哈尔伯特·比格斯在他的新书《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中揭开了裕仁的真面目。
作者引用和分析了大量权威史料,指出,“无论是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还是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抑或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虐杀俘虏、屠杀平民、开发使用化学武器等,裕仁不仅未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反而嘉奖了犯罪者。”作者用大量史实证明,实际上,“裕仁独立于政府和官僚政治,在一个彼此制约的复杂体制中,行使了实权和权威。他熟知战争和外交情势,具有渊博的政治和军事知识; 他参与了制定国家政策,并向陆海军将领们发布大本营命令; 他在制定日本战争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挥了对中国的所有军事行动。1941年,裕仁和他的宫廷近臣们与陆海军中反美英的强硬派联手,从而使亚洲-太平洋战争成为现实。”
因此,比格斯明确指出,“裕仁天皇绝非如同英国那样只是宪法上的君主,而是日本不折不扣的最高元首,应该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日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罪行负直接或者间接的责任!”然而,裕仁“对于那场以他的名义发动、他作为国家元首和最高指挥官积极指挥的战争,他从未公开承认自己负有道义上、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责任。他不认为他应该对日本在海外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场持续13年又11个月的侵略战争夺走了那么多的生命,而他却从未对此认过罪。”
就是这样一个在侵略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天皇,却在美国的庇护下,最终逃脱了审判,没有受到任何追究。比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战后美日欺骗世人,极力掩盖裕仁战争责任的后果: “许多日本人在参加战争时都与天皇有着共犯的关系,全体国民都认为,既然天皇对战争不负有责任,他们也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丑剧连年不断,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因此,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能够让世人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审视日本的近代史,从而为未来日本的政治走向提供历史依据。日本史学家井上清的《天皇的战争责任》、藤原彰的《昭和天皇的十五年战争》等著作也都有力地揭露了天皇的侵华战争责任。有鉴于此,希望出版界多出一些象《真相——裕仁天皇与侵华战争》这样有价值的翻译著作。也许它比中国史学家的同类著作更能引起国际的关注,更有力地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其侵略历史的谬论。
今天日本右翼思潮日趋泛滥,便是昨日埋下了祸根的结果。随着日本争当政治大国、军事大国野心的日益膨胀,一直维持名列世界第二的高额军费(400多亿美元),并调整军事战略,改“专守防卫”为“海外干预”和先发制人,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否认历史必将面临重蹈覆辙的危险。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早在1995年1月初针对日本不能坦诚面对历史时告诫世人: 日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它很特别,有必要记住这一点。因此,警惕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是摆在亚洲人民、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的现实课题。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